Search

喬登.彼得森(Jordan B. Peterson),是近年西方世界的話題人物,紐約時報稱他為「西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喬登.彼得森(Jordan B. Peterson),是近年西方世界的話題人物,紐約時報稱他為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」。身為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、臨床心理學家,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,他以在網路上帶動的話題及講授嚴肅心理學的影片,創下Youtube近億次的點閱率。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看他的頻道,而不是看直播主?我覺得這是很值得關注的現象。

他近期剛上市的中文版《生存的12條法則》(12 Rules for Life: An Antidote to Chaos)是他的第二本書,試圖用古老的神學、神話智慧,結合心理學、生物學的嶄新發現,對價值混亂的當下提出重整生命秩序的解方。這本書跟他的Youtube頻道一樣,推出後引起浪濤般跨越國界的討論。這些跨越語種的討論,究竟是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什麼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們有責任鼓起勇氣看清眼前事物,並從中學習,即便那令人驚恐──即便凝視這些事物所帶來的恐懼會傷害我們的感知,使我們半盲。當「看清事物」會挑戰我們已知及仰賴的事物,使我們變得煩亂、不安,這個動作尤其重要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了解情況,並跟上更新現狀。正因如此,尼采說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能承受多少真相。你絕不只你已經知道的這些,只要你願意去認識,那些你有機會知道的,全都將變成你的一部分。因此,永遠不要因為你現在的樣子,而犧牲你可能成為的樣子。永遠不要為了抓住既有的安全感,放棄你內心更好的選擇──尤其是當你已經瞥見,無可置疑地瞥見了某種超越現在的可能時,你更不能放棄。

──摘自《生存的12條法則》【說實話,或至少不要說謊】P.223

#軒哥的好書分享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活動、合作邀約洽詢請以E-mail聯絡: 林小姐 -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